国内动向

纺织服装业面临大考:人民币升值 出口放缓(3)

发表时间:2008-04-24 00:00:00 作者: 来源:中国服装网 浏览:

 李质仙表示,国外棉价快速上涨,内外棉价差扩大,在我国棉花(14505,-85.00,-0.58%,吧)存在“硬缺口”的情况下,进口棉价格优势的丧失将加剧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预计国内棉价在未来仍将持续上涨。

  如果说棉价走高是纺企的“旧痛”的话,那么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则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伤”。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堵住了许多用工漏洞,将直接带来用工成本的上涨。纺织业是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竞争的典型代表,自此,纺织业或许要告别“低用工成本”时代,必将给企业带来冲击。

  内需市场拯救

  我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大国,更是出口大国,纺织服装贸易顺差对全国贸易顺差的贡献率达58.63%。对于以外向型企业为主要构成的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出口环境直接决定着行业景气度。

  然而近两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逐步放大,内需成为纺织服装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今年在出口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内需市场能否成功扮演拯救纺织服装业窘况的角色?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而八大类别中的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9%;2月份CPI同比上涨8.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自2007年4月份起,在CPI同比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而八大类别中的衣着类价格同比却在逐步下降。

  衣着类上涨乏力的状况令不少人士担心,纺服企业为了消耗库存不惜牺牲价格,在成本上升、提价困难的背景下,内需市场是否也将沦为企业盲目竞争的牺牲地。

  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国泰君安李质仙分析,2007年我国衣着类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达到28.7%,远高出同期16.8%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尽管CPI中的衣着类价格指数在2007年持续下降,但更加直观反映企业收入变化的衣着类产品的出厂价格增幅却始终保持在1%到2%之间,2008年1月的同比增幅达到2.2%,服装产品呈现出“价量齐升”态势。

  他表示,2007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最高达到142,这个指数代表中高档服装,而CPI中的衣着类居民价格指数主要代表大众消费,这两个指标出现背离,反映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中高档商品的消费逐渐增加,对于廉价商品的需求在减少,这一趋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仍将持续。与普通服装相比,品牌类服装将更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具有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服装类企业将在未来必将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领导与支持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 合作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仙桥路18号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科研4楼2410室

电话:028-87686079 028-87686039 传真:028-87686079 邮编:610031 E-mail:scga@vip.sina.com

法律顾问:四川银证律师事务所 总顾问:台软国际有限公司

蜀ICP备08000062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