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向

染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引发印染业洗牌

发表时间:2008-04-20 00:00:00 作者: 来源:中国服装网 浏览:

 近年来,我国印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发展局面。多元化投资大量涌入,先进装备相继投产,新产品、新技术纷纷涌现,我国印染业在全球的产能份额持续上升,已成为世界印染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由于染料价格上涨、环保及品牌缺失等因素,行业发展优势正在变弱,银行投资需谨慎。

  日本染色协会日前宣布,随着染料价格的上涨,染料停产品种逐渐增多。截至2007年10月底,已经全面停产或停止小批量生产的染色品种已达45个。

  无独有偶,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浙江地区染料平均价格涨幅在10%以上,其中分散染料涨幅最大,部分产品涨幅在30%以上,活性染料价格涨幅仅次于分散染料。染料作为高污染行业减排压力将持续存在,因此染料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染料是纺织印染行业的配套产业,需求增长直接受下游纺织印染的影响。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印染布产量增速在15%以上,服装产量平均增速也在15%左右。国内印染企业需求增长也带动染料消费一路水涨船高,从2001年以来,我国染料消费量以15%-20%的速度迅速增长,染料产量每年增速也基本稳定在15%-20%。

  作为染料的龙头企业浙江龙盛(14.00,0.49,3.63%,吧)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8.46%和98.25%,均高于前三季度的均值,该公司指出,染料价格明显上涨是5月份以后发生的,公司三季度充分享受了染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随着染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染料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三地的染料年产量占全国的80%-85%。2006年浙江龙盛等前三大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36%,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为56%。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中小印染企业面临行业的转型期,原本微薄的利润因原料涨价、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而削减,行业结构、市场供求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企业举步维艰。

  从企业单体来看,企业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产品功能的开发和工艺等,却忽略了印染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还没有真正树立“绿色印染”的观念。如在中国印染企业中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104种都属于德国禁止使用的,这些国产染料低廉的价格所形成的印染低成本优势,在国际纺织品“绿色壁垒”的阻挡下被抵消一空。虽然,我国印染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印染业,环保问题和品牌问题制约着行业优势的优化。

  1、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利润大量流失

  我国印染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数量占全行业95.85%,国有企业仅占4.15%;非国有从业人数占全行业89.41%,民营印染销售收入占94.58%,出口交货值占全行业的91.1%。全行业利润均由非公经济实现,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在继续亏损。伴随国内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除国外高端品牌外,国外二线品牌也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品牌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思路比较简单,对于产品品牌系列的设计缺乏长远考虑,延续性差,致使品牌形象不明确、定位不清,更为严重的是品牌间相互冲突,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产品命名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沿用工业标准命名,过分强调产品内在机理及工艺,缺乏客户意识,没有号召力,不适应现在的客户对功能特点的需求。

  2、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行业影响较大

  继2006年9月份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之后,2007年6月份国家继续出台调整出口退税的政策,以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7月份又公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对列入限制的纺织纱线、面料等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并配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目的是实现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等地区的梯度转移。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外贸”、提高能源标准门槛、严格审批制度等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

领导与支持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 合作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仙桥路18号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科研4楼2410室

电话:028-87686079 028-87686039 传真:028-87686079 邮编:610031 E-mail:scga@vip.sina.com

法律顾问:四川银证律师事务所 总顾问:台软国际有限公司

蜀ICP备08000062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