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向

不利因素众多 威海服装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发表时间:2008-04-22 00:00:00 作者: 来源:威海新闻网 浏览:

 2008年,对服装加工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20%以上;出口退税调整,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又使许多企业触及生存底线,甚至走上亏损边缘…… 

  众多不利因素,将我市服装加工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部分企业举步维艰 

  4月7日,是威海某服装公司为外商加工的一批订单的最后交货时间。 

  6日晚上,怀有九个月身孕的公司经理刘女士,在车间与工人一道加班到凌晨,直到产品全部加工完毕,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7日上午,当工人开始上班时,刘女士又准时出现在公司中。 

  “下个月,妻子就要生小孩了。如果企业效益不错,谁舍得让她遭这个罪?”7日上午,看着刘女士不停地用手机联系业务,丈夫赵先生心痛地说,他懂业务就好了,可以为妻子减轻点工作压力。 

  2006年10月,赵先生出资40多万元,为妻子刘女士开了这个服装公司。 

  “开业不到两年,我们赔了30多万元。春节过后,又赔了七八万元。”赵先生说,“从开业时就遇到市场不景气。” 

  “由于公司没有自营进出口权,只能从外贸公司接订单。”赵先生说,客户放单时价格不仅低,而且是一口价。如果同意,订单就放给你,不同意,客户马上走人找其他合作伙伴。 

  4月初,这家公司接了一个日本订单,客户给出的加工费每件为6元,共计1.2万件,要求在1个月交货,在明知不赚钱的情况下,赵先生还是接下这个订单。 

  “现在是僧多粥少,你不接,别人就接。”赵先生说,他接下这个订单至少要赔3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70名工人按照人均1500元工资计算,每月要支付工资10.5万元。在确保不出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这个订单获利7.2万元,要赔上3.2万元,还不包括工人的吃住等费用。 

  “目前企业的状况是活不下去,死又死不起。”赵先生说,公司已经倒贴了30多万元,假如退出市场,近40万元的设备,连10万元都卖不出来。之所以苦苦支撑,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市场有一天能好起来。 

  “还有一个原因是为稳定职工队伍,一旦市场好转,不至于招不到工人。”不过,赵先生的心理承受期也只能到年底。他说,届时如果市场仍不见好转,只能退出了。

    与赵先生相邻的一家服装企业,年后一名工人都没招到,30多台缝纫设备闲置在厂房内。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接到订单自己干,实在忙不过来,按照每小时6元的价格从社会上请帮工。4月10日,记者路经该公司时发现,他们在厂房外已悬挂起“此楼对外租赁”的红条幅。 

  春节过后,张村镇一家服装公司倒闭,400万元的设备只变卖了68万元;4月1日,威海东联时装有限公司老板一夜间蒸发,公司被法院查封;4月8日上午,记者在高区采访,先后发现3家服装企业人去屋空...... 

  记者了解到,在服装企业相对密集的高区,仅去年就有100多家服装企业被注销或吊销。 

  国内有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将有25%至30%的企业退出市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表示,纺织服装企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其中8.9%的企业利润占了全行业的39%,2/3的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煎熬源自“内忧外患” 

  “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利润来自出口退税。”4月6日,市区一家服装公司经理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两次调整出口退税,使出口退税率由过去的17%下降到11%,大幅压缩了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压得服装出口企业“透不过气来”。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出口1美元约少结汇0.08元。”10日下午,威海某服装贸易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已趋近极限,但外商的心理逾期却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两年前,一件上衣的加工费为1美元,今年仍为1美元。这名负责人说,由于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即使国外订单利润空间一再缩少,仍有部分企业争着抢着承接订单。 

    此外去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让这个消费大国结结实实地栽了一个大跟头,并由此牵连欧盟市场,令2008年世界经济蒙上衰退的阴影。10日,记者从威海海关获悉,今年第一季度,服装企业出口同比增长7.5%,增速明显低于往年。 

  记者采访中获悉,除了上述重要因素外,还有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和物价上涨、供求关系影响带来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某服装公司的毕经理说,工人的不稳定性,也变相增加了生产成本。考虑外出招工、员工培训及物价上涨等综合因素,今年,该公司至少要增加40%的生产成本。受此影响,对附加值较低的大额外单和长单基本不敢承接。 

  企业纷纷寻找出路 

  我市服装加工行业难道没有出路了?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12月,张氏嘉禾服装公司与美国客户签单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将加工费提高了23%。并从2008年1月起开始执行。 

  “服装行业目前存在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退税下降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对我们企业而言,可以说影响不大。”9日上午,这家公司董事长张世安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把所有的不良因素全部转嫁给了客户。如果国家政策变化再大的话,加工费还将继续提高。 

  据张世安介绍,经过五年的发展,他先后在威海和菏泽建了5个服装企业,公司90%的产品销往美国,欧盟和日韩市场各占5%。 

  “我们专门有一个分厂,通过了Adidas美国总部的评估和验收,成为这一品牌的指定生产基地。去年为共生产体育服装700万件,今年计划生产900万件。”张世安向记者介绍说。 

  “你因为具备哪些优势可以将价格上调23%?”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世安归结为两方面。他说:“一方面,双方合作了多年,有着稳定而且深厚的感情基础。另一方面,合作伙伴想花比较低的价格,到其他地方寻找合作伙伴,要对企业进行重新评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提出要上调价格,合作伙伴还是能够接受的。” 

  “虽然公司产品主要以出口欧盟为主,但还是通过中间商来实现的。”张世安说,近期,美国一个生产晚礼服的终端客户,邀请他去美国考察设立办事处。如果成功的话,一个月的产量高达40万件,而且,每件至少节省1美元的中间费用。 

    “公司做的是高端品牌服装加工,相比而言利润也可以。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看,不是最终目的。”张世安说,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直接为终端客户做业务。在做国外品牌的同时,逐步做大自己的服装品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过去单一的外贸为主,转为内贸和外贸并举,已被越来越多服装企业所认可。 

  “现实,对服装业来讲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坎’”,既是挑战,也应该看到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6日,位于世昌大道一家服装公司毕经理如实告诉记者。 

  他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目的加快淘汰低端市场的力度,让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档市场尽快发展起来,争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企业必须尽快寻找出路,谁抢先找到出路,谁就能尽快发展起来。 

  “在逆境中,我们要彻底解放思想,想方设法开拓思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的培养使用,健全设计、技术和销售等主要部门职能,把企业的内沿和外沿做起来。”毕经理说,前段时间,他先后到北京和上海等地进行市场考察,力争朝着与服装加工有联系的行业转变。 

  威海汉江服装公司总经理吴国辉也深有感触。他说,对外加工的路子越走越窄,开拓国内市场虽然将遇到资金链、产品开发等多种困难,但迟晚要走出这一步。资金不够,可以少量做,但必须做。待时机成熟后,再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规模。 

  市工业行业办公室一负责人认为,这些年,政府一直倡导企业走高附加值,创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子。有的企业认识到位,率先已经发展起来。 

  因为涉及广告投入、市场营销、资金供应链、产品规格等多种问题,并不是每个企业能做到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企业

领导与支持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 合作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仙桥路18号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科研4楼2410室

电话:028-87686079 028-87686039 传真:028-87686079 邮编:610031 E-mail:scga@vip.sina.com

法律顾问:四川银证律师事务所 总顾问:台软国际有限公司

蜀ICP备08000062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